石油物探专业委员会(SPG)和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联合主办的“北京2016国际地球物理会议”于2016年4月20-22日成功召开。这是自1987年双方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在中国举办的第十二次小型国际会议。SEG主席John Bradford、 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抚生、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副总经理杨举勇到会致辞。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总工程师赵邦六,中国石化科技开发部副主任张永刚、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院长曲寿利、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殿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陈小宏,SEG副主席张捷、董事Xianhuai Zhu、中国执行总裁Alfred Liaw等领导和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保加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委内瑞拉、巴基斯坦等国家的近600名地球物理工作者参加了会议。
周抚生在致辞中指出,油价低迷给石油企业油气勘探开发及生产经营带来巨大挑战,这正是需要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支撑作用,正是需要发挥科技工作者第一人力资源的智库作用,正是 这样的科技社团发挥优势、积聚科技资源、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最好时机。希望能与SEG一起,共同为各国地球物理技术人员架起学习研讨、交流合作、增进友谊的桥梁,共同为促进地球物理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SEG主席John Bradford认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石油工业低迷墨西哥湾钻探井数锐减时,恰是3D地震技术发展的高峰。当前,地球物理不仅仅在石油工业低潮中面临发展技术的机遇,就全球而言,面对气候和水资源问题对人类生存的严重挑战,地球物理同样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会议以“面向地质目标的地球物理一体化解决方案”为主题。特邀SEG主席John Bradford、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副总工程师凌云、PGS公司执行副总裁Guillaume Cambois、中国石化地球物理公司国际部总经理周彤、斯伦贝谢WesternGeco亚太区技术经理Martin Bayly、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专家刘春成等做了大会报告。展望世界能源需求变化和经济低迷环境下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展示海上不同地质背景下地震资料采集、处理技术、速度建模的应用效果,总结全方位采集技术、多次波成像技术、宽频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效果及流体和岩性预测结果。
会议设置油藏描述综合研究与应用、复杂地表和山前带的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在非常规油气藏勘探和开发中的应用、面向地质目标的地球物理数据采集和设计新方法、提高油藏描述分辨率的低频和宽频地震勘探、全波反演在地震成像和解释中的应用、深水勘探的挑战与机遇、经济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探新方法共八个专题,分22个单元在5个分会场进行学术交流,交流论文228篇(含e-poster论文)。重点交流新研发的储层沉积演化解释与储层构型解释、储层建模和储层沉积相约束的测井空间插值等技术,建立油藏孔隙度、渗透率模型,预测剩余油有利分布区;提出“犁式”海上拖缆地震采集技术,丰富地震资料低频信息在Tau-p域压制变深度缆鬼波,拓宽地震资料频带、提高分辨率;展示中国在陆上页岩气区地震资料采集、处理技术的应用成果,以及海相页岩气甜点综合评价技术和微地震压裂监测技术的应用效果。
会议还设立新技术、新产品推介活动,与代表分享最新研发成果。斯伦贝谢公司针对中国石油工业勘探开发的现状,推出勘探开发一体化平台Petrel 及井筒技术平台Techlog,多学科协同,提高效率,降低勘探风险;APEX公司介绍了Crystal高分辨率综合储层预测、RokDoc岩石地球物理及储层定量解释、MOVE地质构造模拟及分析、Norsar地震正演及采集辅助设计系统、MetaLink天然气预测系统、R3储量评估及管理系统、LCT重磁震联合解释与分析系统等先进软件技术;帕拉代姆公司展示了高精度速度建模及资料偏移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提出ES360全方位共反射角道集和全方位方向角道集的概念,用于分析裂缝型储层定量表征,并推出以Geolog非常规油气勘探的地层评价和SKUA微地震检测及微地震裂缝建模技术,用于非常规油气储层改造效果评估及生产预测。此外,英伟达、帕美智、桔灯以及FEI等公司也进行了地球物理及相关领域新方法、新技术的推介宣传。会议为21家地球物理技术、装备及软件企业举办小型展览,展示各自独特的产品和技术。
会议期间, 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抚生会见了SEG主席John Bradford,就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扩大学术交流领域,实现互利双赢深入交换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