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我国“缺油、少气、相对富煤”的能源资源禀赋提高国内油气供给能力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需求。富油煤是煤中焦油产率达到工业要求、通过中低温热解可获取油气的煤炭资源,广泛分布于陕西、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等西北地区,潜在油气资源巨大。新疆富油煤最高焦油产率居西北富油煤之首,但不同区域、不同煤层的焦油产率差异显著,这一差异性制约了富油煤规模化开发利用和产业布局。从基础理论出发,揭示影响新疆煤焦油产率的关键物质及结构控制,并阐明主控地质要素使实现富油煤资源精细预测评价的关键。鉴于此,西安科技大学师庆民副教授以新疆地区三塘湖盆地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煤为对象,从显微、微观尺度分析影响新疆富油煤的关键物质组成及结构,阐释成煤环境对煤焦油产率的约束机制,提出富油煤赋存的优势成煤环境特征。相关研究认识刊登在《石油学报》第45卷第5期。
师庆民副教授系统对比新疆三塘湖盆地侏罗系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煤焦油产率显著差异性,指出镜质组在提高煤焦油产率的重要贡献,揭示亚甲基(CH2)碳的长链脂肪结构是决定煤焦油产率的关键微观物质,含氧结构及芳香结构的增加不利于煤焦油产率的提高。
阐释了研究区煤显微组分、分子结构及成煤环境三者内在联系,发现镜质组普遍赋存更多的长链脂肪结构,覆水较深、还原性强、植物组织结构降解程度高的泥炭沼泽环境更有利于形成包含亚甲基碳的长链脂肪结构的富油煤。
指出研究区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煤显著的焦油产率差异缘于成煤沼泽约束下镜质组含量占比不同,进而影响煤中以亚甲基为主的脂肪结构含量。
论文链接:http://www.syxb-cps.com.cn/CN/10.7623/syxb202405003